2025年贵州财经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贵州财经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贵州财经大学录取规则:
贵州财经大学录取规则
贵州财经大学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数字经济(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艺术管理(本科) |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类 |
体育经济与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环境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 | 理学 | 地理科学类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本科) | 理学 | 地理科学类 |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保险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税收学(本科) | 经济学 | 财政学类 |
经济统计学(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金融数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酒店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商务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音乐学(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舞蹈学(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软件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农村区域发展(本科) | 管理学 | 农业经济管理类 |
农林经济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农业经济管理类 |
城市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行政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统计学(本科) | 理学 | 统计学类 |
国际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审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葡萄牙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西班牙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翻译(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电子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类 |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旅游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财务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物流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市场营销(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传播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广告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教育学(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社会工作(本科) | 法学 | 社会学类 |
法学(本科) | 法学 | 法学类 |
财政学(本科) | 经济学 | 财政学类 |
金融工程(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经济学(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 |
金融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会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管理科学(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工程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贵州财经大学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贵州财经大学高考填报志愿后,录取结果通常在15天到一个月内可查询,具体时间因录取批次而异。
主要批次查询时间节点
1. 本科提前批
一般为填报志愿后15天左右公布结果(最早7月中旬可查),适用于军校、公安类院校、国家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
2. 本科普通批
填报后约25天(通常7月下旬)公布,包含重点本科院校及部分热门专业。
3. 高职专科批
专科批需等待30天左右(7月下旬至8月初),而高职专科批结果多在8月中旬公布。
贵州财经大学简介
贵州财经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贵州财经学院,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为现名,是贵州省委、省政府重点建设的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任贵州财经大学名誉校长。
学校秉承“艰苦奋斗、严谨务实、负重致远”的贵财精神,恪守“厚德、博学、笃行、鼎新”的校训,坚持“立足贵州、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致力于为“富民兴黔”培养“儒魂商才”,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培训了10万余名优秀人才,为西南地区、“珠三角”“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证券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占地总面积5939亩。学校承办有国家统计局与贵州省政府共办的大数据统计学院,有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工商管理学”“理论经济学”“公共管理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学校设有学院20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91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5人,硕士研究生3193人,本科生18572人,留学生31人。有教职工1998人,其中专任教师1363人,高级职称教师760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702人,博士生导师7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贵州省委重点联系专家2人,省委联系专家11人,黔灵学者1人,贵州省金师教学名师22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1人;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13人。
学校坚持学科专业建设协调发展,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群,8个贵州省一流建设学科,3个贵州省理工科学科专业建设强化行动重点支持学科,6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有本科专业69个,涵盖8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示范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有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纳入省级众创空间管理的众创空间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获批第四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第五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获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实训)基地。有省级一流平台建设(培育)项目2个,一流专业建设项目4个,一流师资团队建设项目3个,一流教学管理团队建设项目1个,一流课程建设(培育)项目3个,贵州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3个,16个省级教学团队,1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省级精品课程,117门省级一流课程,获批第二批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教育部第二批急救教育试点高校。学校坚持“12+1+N”的学科整体战略布局,形成了以“经管”类学科为主体,以“理工”类学科、“文法”类学科为两翼,以社会学、教育学、艺术学、体育学、新闻传播学等为特色的“一体两翼”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大学。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研究中心(院)5个,省级人才培养(训)基地6个,省级创新团队16个,省级高端智库1个,校级科研机构48个,形成了绿色发展、生态经济、内陆开放经济、数字经济、大数据应用、互联网金融等特色研究领域。《贵州财经大学学报》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学校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强化社会服务,助力贵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积极承担国务院扶贫办“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贵州省“脱贫成效第三方评估”“营商环境评估”“产业大招商综合成效测评”“‘贵州缩影’‘贵州新路’‘贵州样板’的理论阐释”“特色林业及林下经济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建设”等社会服务工作,多项咨政报告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展国内外交流合作。与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确立了对我校的帮扶关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复旦大学、澳门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等十余所高水平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与美国西密西根大学合作举办的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是贵州省第一个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有3个本科专业;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马歇尔大学合作举办2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设有4个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项目《区域与国别研究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制)》;现有合作办学本科学生5261人。积极参与中华文化传播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与非洲厄立特里亚高等教育与研究院合作建有1所孔子学院。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围绕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个中心、两大工程、三化同步”发展战略,以“学术立校”为根本、以“服务兴校”为核心、以“人才强校”为关键、以“数字治校”为驱动,加强“人文贵财”和“生态贵财”建设,励精图治,奋发进取,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努力把贵州财经大学全面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