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
大学点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录取规则: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录取规则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九条 学校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实行远程网上录取。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大力实施“阳光招生”,为国家和学校选拔优秀人才。
第十条 学校提档比例原则上为100%。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类型,若首轮投档后计划未完成,接收征集志愿投档考生。未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生源省(自治区、直辖市)投档规则,我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若第一志愿考生人数不足时,依次录取第二、第三及征集志愿的考生。
第十一条 学校在内蒙古自治区按专业优先原则(专业清)进行录取。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按其高考改革方案相关规定进行投档录取。在其他省、市、区对进档考生按照“志愿优先”的原则确定专业,专业安排无分数级差要求,即优先满足考生的专业志愿,按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和我校各专业招生计划数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考生分数相同时,按各省(区、市)确定的同分排序细则进行排序录取。考生所填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的,根据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并结合考生相关科目成绩,在我校未录满专业内进行调剂录取。低分或不服从专业调剂的,则作退档处理。少数民族预科不分专业,按文史、理工两大类录取,进校一年后按我校相关规定进行专业分流。
第十二条 报考我校艺术、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在文化考试前须参加专业考试且成绩合格。体育类专业要求男生身高达1.67米,女生身高达1.57米,按综合分进行录取(综合分=文化分÷2+专业分),若综合成绩相同,优先录取专业术科成绩高的考生。艺术类专业要求文化分上线,按生源省统考(或联考)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录取。艺术类考生若专业成绩相同,录取文化成绩总分高的考生,如文化成绩总分相同,则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文化总分同分排序细则进行排序录取。
第十三条 各专业录取均无民族和男女比例限制。
第十四条 少数民族班、少数民族预科只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双语预科须参加民族语言测试且成绩合格)。
第十五条 英语专业要求考生外语语种为英语,且须参加英语口试并成绩合格,其他专业不限外语语种,但入学后公共外语必修课程只开设大学英语。
第十六条 录取往届生与应届生一视同仁。
第十七条 考生体检和专业限报按2003年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新生入学后进行体检复查,凡不符合条件或发现弄虚作假者,取消其入学资格,退回生源地。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人工智能(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产品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应用统计学(本科) | 理学 | 统计学类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广播电视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地理信息科学(本科) | 理学 | 地理科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秘书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能源化学工程(本科)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
酒店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物联网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天文学(本科) | 理学 | 天文学类 |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商务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美术学(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音乐学(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舞蹈学(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茶学(本科) | 农学 | 植物生产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软件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农村区域发展(本科) | 管理学 | 农业经济管理类 |
农林经济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农业经济管理类 |
植物保护(本科) | 农学 | 植物生产类 |
文化产业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行政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民族学(本科) | 法学 | 民族学类 |
历史学(本科) | 历史学 | 历史学类 |
地理科学(本科) | 理学 | 地理科学类 |
生物科学(本科)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生物技术(本科)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化学(本科) | 理学 | 化学类 |
应用化学(本科) | 理学 | 化学类 |
物理学(本科) | 理学 | 物理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理学 | 心理学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日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电子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类 |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旅游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物流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体育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教育学(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学前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小学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社会学(本科) | 法学 | 社会学类 |
社会工作(本科) | 法学 | 社会学类 |
经济学(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具体时间因省份、录取批次而异,本科批通常在7月中下旬公布,考生可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规律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遵循分批次原则。全国各省份录取批次可分为提前批(含强基计划、专项计划等)、本科批(包含普通本科批、特殊类型招生)、专科批,时间跨度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
提前批录取结果:通常在高考成绩公布后10-15天陆续公布,包含军事类、艺术类、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
本科普通批:多数省份集中在7月15日-30日开放查询,重点大学录取结果多在中旬后段公布;
专科批录取结果:一般于8月1日-20日发布,部分省份可能延迟至8月底。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简介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创建于2000年,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是贵州第一所升本的地方院校。200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1年成为贵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1年获“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是贵州最早独立开展研究生教育的新建本科高校,2018年高质量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验收;2014年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并成为教育部20所转型发展案例院校之一,同时被贵州省教育厅确定为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及“贵州省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2015年获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高校;2016年入选全国100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支持学校;2017年“高水平、有特色”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18年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教育部19所人工智能学院项目本科院校;2020年获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2022年入选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高校。
学校占地1415亩,教学用房12.15万平方米,实验室4.2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总计13430.96万元;图书142.5231万册,电子期刊3.2018万种;省级劳动教育基地3个,实习实训基地98个;建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4个省域内一流建设学科,教育学等11个省重点学科;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41个。
学校下设16个二级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4万名。现有在职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97人,博士242人,占比30.36%,高级职称占比63.1%。现有15个教育硕士招生专业方向(领域),有校内导师132人、校外导师123人,已招收教育硕士1062人
学校现有55个本科专业,隶属文学、理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工学、艺术学、农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按照省教育厅“做特市州高校”的要求和部署,大力推进一流大学项目建设,做强做优特色专业。现有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一流专业,5个省级特色(示范)专业,省级“金课”53门。近5年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1项,本科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824项,研究生获全国教学技能大赛奖30项。
学校现有省级科研创新团队、教学团队13个;教育部教指委委员、省管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42人次。近5年承担课题1157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215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0余篇;产出标准、规范、咨询报告等51项,成果转移转化208项,经费4100余万元,产生经济效益上亿元;研究成果支撑《贵州省水书文献》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学校充分利用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积极开展教师互派、学生交流、专业共建、中外联合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现有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大学、贵州大学等对口帮扶学校;与东南亚高校实施“千人海外留学”计划。每年选派学生到广州大学、贵州大学交流学习,2023年起选派教师到华中师大、南宁师大、常州大学进行交流学习。近年来,学校培养了来自美国、韩国、泰国等国家100余名留学生,派出200余名学生赴泰国、英国、韩国、台湾、香港进行交流学习 。
学校在全省率先领办易地扶贫搬迁学校,创新U-G-S协同育人模式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成教师国培、省培3万余人;创建“校农结合”模式在全省教育系统推广应用,助推卡蒲毛南族整族脱贫;创建“校工结合”模式助推区域产业发展,获贵州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批示;2000余名师生助力近百个美丽乡村建设 。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师范性、民族性、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特色,坚持师范教育办学底色;立足贵州南部少数民族地区,面向全省、辐射滇黔桂地区,聚焦中国天眼、亚洲磷都等特色资源,培养扎根民族地区、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扎根两服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培养10万余名毕业生,黔南州35%省级教学名师、52.9%省级名校长、53.4%州级教学名师、38.1%州级名校长、35%基础教育骨干为学校毕业生;本科生就业率95%以上、研究生就业率100%,成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摇篮、地方主导产业高端智库和人才培养基地,奋力建设区域内高水平、有特色的现代化新型民族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