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方(中国)总部 >上海高考 >上海江南官方(中国)总部 >上海大学点评 >

2025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 上海 大学点评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录取规则: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录取规则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秋

季统-高考)成绩录取的规则:
1.投档
省级招办按我校在当地的招生计划数和投档比
例将报考我校的生源从高分到低分(含加分)进行
投档。具体的投档比例由我校根据各省市实际生源
情况确定,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原则上投档
比例不超过105%;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
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
2.录取
(1)浙江、山东:学校按照实际投档到各专
业的计划数予以录取。
(2) 上海、北京、天津:学校按照“院校专
业组”投档结果进行专业组内的专业录取。同一专
业组内,根据专业招生计划数,按照“分数优先,
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专业录取。对达到专业组最
低录取分数线但未进入该专业组内专业志愿的考
生,若服从专业调剂,则调剂录取至该专业组内计
划未满的专业;若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予以退档。
(3)其他省份:根据专业招生计划数,按照
“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专业录取。对
达到我校最低录取分数线但未进入专业志愿的考
生,若服从专业调剂,则调剂录取至计划未满的专
业;若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予以退档。
3.专业录取时,不设专业志愿间的录取级差
分。同分者,志愿优先。同分同志愿者:文科考生
|按外语、数学、语文成绩排序,理科考生按数学.
外语、语文成绩排序;.上海市等不分文理科地区考
生按外语、数学.语文成绩排序。
4.公布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省份通过相应途径
向我校提供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作为专业录取
的参考。
5.我校认可教育部和各省级招办根据相关规定
给予考生的全国性政策加分,学校认可考生所有加
分项中最高分-项,且最高不超过20分。政策性加
分在专业录取时计入总分。
二、高考改革有关省市的录取规则和程序以省
级招办规定为准。
三在江苏省,报考我校本科第一批次考生的
学业水平测试两门]选测科目的成绩等第须达到BB。
四、在普通本科平行志愿批次(不含征集志
愿)中,对完全服从专业调剂(含中外合作专业)
且体检不受限的进档考生,学校承诺不退档。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国际经济发展合作(本科)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
国际经贸规则(本科)法学法学类
人工智能(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应用统计学(本科)理学统计学类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保险学(本科)经济学金融学类
经济统计学(本科)经济学经济学类
商务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管理学旅游管理类
文化产业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行政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资产评估(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国际商务(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审计学(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日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法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电子商务(本科)管理学电子商务类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旅游管理(本科)管理学旅游管理类
财务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物流管理(本科)管理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市场营销(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新闻学(本科)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国际政治(本科)法学政治学类
法学(本科)法学法学类
投资学(本科)经济学金融学类
金融工程(本科)经济学金融学类
经济学(本科)经济学经济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
金融学(本科)经济学金融学类
会计学(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具体时间因省份、录取批次而异,本科批通常在7月中下旬公布,考生可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规律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遵循分批次原则。全国各省份录取批次可分为提前批(含强基计划、专项计划等)、本科批(包含普通本科批、特殊类型招生)、专科批,时间跨度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

提前批录取结果:通常在高考成绩公布后10-15天陆续公布,包含军事类、艺术类、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

本科普通批:多数省份集中在7月15日-30日开放查询,重点大学录取结果多在中旬后段公布;

专科批录取结果:一般于8月1日-20日发布,部分省份可能延迟至8月底。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简介

为满足新中国对外贸易事业发展需要,1960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原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应运而生。作为原国家对外贸易部(商务部前身)最早设置的两所本科高校之一,学校是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长三角地区唯一一所长期聚焦对外经贸领域的特色型高校和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地方高校。经过60余年的发展,学校已经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被誉为“中国对外经贸人才的摇篮”。1994年,根据国家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学校成为首家由国家部委划转地方政府管理的高校。2009年学校入选世界首批、中国首家世界贸易组织(WTO)讲席,2013年更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19年获批WTO亚太培训中心,成为WTO在中国内地唯一的区域培训合作伙伴。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术为魂”的办学理念,秉持“诚信、宽容、博学、务实”的校训精神,现有松江、长宁、闵行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67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900人、高级职称教师近500人。在校生14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近1000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4000余人。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人才培养特色鲜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人才培养特色,重点聚焦数字经济、涉外法治、国际组织、国际金融和国际传播等急需紧缺领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全球通用经贸治理人才,即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沟通和谈判(通用语言),通晓国际经贸规则(通用规则),具备可持续发展管理理念和跨文化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通用管理),掌握大数据技术与AI工具(通用工具)的“新四通人才”。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形成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夯实人才培养平台,入选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和上海高校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上海市全面依法治市研究基地——涉外法治研究基地,入选上海市A级高校创业指导站、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基地、上海市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丰富人才培养资源,建有本科专业35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以及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上海高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项目、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等一系列本科教育教学项目,通过英国商学院毕业生协会(BGA)金牌认证。

坚持一流引领、追求卓越,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坚持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构建形成以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双轮驱动”,以开放型经济学科群为特色,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理学、工学、区域国别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建有应用经济学、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建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外国语言文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域国别学等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法律、工商管理、国际商务、会计、翻译、金融、应用统计、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国际中文教育、税务、数字经济、知识产权、国际事务、审计学等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呈上升态势,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顶级学术期刊发表系列成果。

坚持为党咨政、为国建言,决策咨询研究优势突出。咨政服务底蕴深厚,以裘劭恒、汪尧田、王新奎、周汉民等为代表的专家学者,在香港基本法起草、中国“复关”“入世”谈判、浦东开发开放、上海自贸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改革开放标志性事件中作出突出贡献。智库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与海关总署共建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上海),在商务部和上海市支持下全力打造国际经贸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智库中心),入选上海市重点智库(培育)、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决策咨询研究001号基地、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核心智库,拥有全国“A区高校智库”1个、上海高校智库4个。咨政研究成绩突出,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蓝皮书、中国战略性大宗商品发展报告、中非投资指数等系列重要成果,在制度型开放、WTO改革、“进博会”和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提升等研究领域成效突出,《对标CPTPP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暨临港新片区深化开放研究》成果被国务院多部政策文件集中采纳,并获教育部第九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决策咨询研究成绩持续多年位居上海高校前列、市属高校第一名。

坚持为“科”服务、为“产”育人,战略合作奋发有为。全力服务贸易强国建设,深度融入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与商务部、海关总署及安徽、福建、湖南、广西等省区商务厅密切合作,着力打造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合作平台。聚力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与市商委、市科委、市知识产权局、市人大法工委、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虹口区、松江区、长宁区、青浦区等构建多维度合作体系。高质量承办“进博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系列分论坛,连续多年独家承担商务部“进博会”中国馆专题展讲解任务。奋力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深化与苏州、芜湖、安庆、铜陵等市人民政府战略协作,与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共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附属松江实验学校。强力打造现代产业学院,深度对接龙头企业共建数字金融、新贸易业态等产业学院。发起成立国内首个以新质生产力命名的全国学会——中国创造学会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分会。积极服务上海教育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深度参与沪喀合作,与喀什大学共建首批“新时代上海高校教师国情教育基地”。

坚持提质增效、品牌打造,国际交流合作举措得力。完善全球合作布局,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境外高校或国际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和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世界名校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上海市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生和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生接受院校,招收来自全球近50个国家的学历留学生;积极服务大国外交,在中东欧地区开设两所孔子学院和一家孔子课堂,与卢布尔雅那大学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获得“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打造全球经贸治理研究网络,与WTO、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组织深度合作,统筹推进涉外法治、国际组织、出口管制等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积极为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鲲鹏展翅九万里,长空无崖任搏击。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类大学战略目标,坚持“强服务能力、强贡献程度”价值导向,聚焦“外”“经”“贸”特色强优势、拉长板,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加快提升服务贸易强国、教育强国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能力能级,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上经贸大”独特贡献!

(数据更新至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