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方(中国)总部 >山东高考 >山东江南官方(中国)总部 >山东大学点评 >

2025年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 山东 大学点评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录取规则: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录取规则

第五章 录取规则
第十二条  外语语种要求:专业语种不限。
第十三条  男女比例:报考各专业不限男女比例。
第十四条  对考生体检身体健康要求: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文件规定。
第十五条  录取批次:按照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安排进行。
第十六条  录取规则:
1.执行教育部、各省教育招生部门关于2020年招生的各种文件规定。
2.在高考成绩达到同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学校按照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投档比例调阅考生档案,具体比例由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确定。
3.对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执行相关省份的投档规定,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接受投档,第一次填报志愿的投档考生不足时,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征集(后续)志愿考生。对未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按照“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的原则,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的考生,第一志愿投档考生不足时,再录取后续志愿考生,以此类推。对进档考生,按报考我校的专业志愿优先的原则确定专业。若第一专业志愿考生满足某专业计划,则本专业不再录取第二、三专业志愿考生;若第一专业志愿考生不满足某专业计划,则录取第二专业志愿考生,依此类推。对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按照相关省份的投档要求,审阅考生电子档案,确定录取考生名单
4.对不符合国家招生有关规定或专业计划已满又不服从专业调剂的作退档处理。志愿间不设分数级差,无相关科目的成绩要求。
5.春季高考考生按专业类别由高分到低分录取。
6.在确定录取资格时,考生的各种加分、降分情况均计入总分,无单科成绩要求。学校在招生录取和安排专业时,相同条件下优先考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的考生。
7.录取结果的公布渠道:各省招生主管部门网站、电话查询、学校招生信息网、录取通知书等。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工程造价(本科)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艺术设计(高职本科)文化艺术艺术设计类
数字媒体艺术(高职本科)文化艺术艺术设计类
视觉传达设计(高职本科)文化艺术艺术设计类
电子商务(高职本科)财经商贸电子商务类
市场营销(高职本科)财经商贸工商管理类
企业数字化管理(高职本科)财经商贸工商管理类
大数据与会计(高职本科)财经商贸财务会计类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高职本科)财经商贸财务会计类
金融科技应用(高职本科)财经商贸金融类
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高职本科)医药卫生健康管理与促进类
现代通信工程(高职本科)电子信息通信类
云计算技术(高职本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大数据工程技术(高职本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数字媒体技术(高职本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软件工程技术(高职本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物联网工程技术(高职本科)电子信息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高职本科)电子信息电子信息类
汽车服务工程技术(高职本科)交通运输道路运输类
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高职本科)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类
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高职本科)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类
汽车工程技术(高职本科)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类
机器人技术(高职本科)装备制造自动化类
机械电子工程技术(高职本科)装备制造自动化类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高职本科)装备制造机械设计制造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高职本科)装备制造机械设计制造类
建设工程管理(高职本科)土木建筑建设工程管理类
工程造价(高职本科)土木建筑建设工程管理类
智能建造工程(高职本科)土木建筑土建施工类
建筑工程(高职本科)土木建筑土建施工类
建筑设计(高职本科)土木建筑建筑设计类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大学录取结果一般需要14-30天公布,具体时间与录取批次、省份招考进度和高校类型密切相关。

录取结果公布时间的基本规律,高校录取结果公布周期主要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提前批(如强基计划、军事类院校):通常在高考结束后的7-10天内完成投档与结果公示;

本科批次:多数省份集中在高考后14-21天公布,部分省份因考生规模或政策差异可能延长至25天;

专科批次:一般在本科批次结束后15-30天内完成录取结果发布。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简介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是由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是全国首批15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学校坐落于山东省会济南市,拥有主校区(章丘)、北校区(商河)两个校区,在校生2.3万余人,校舍建筑面积近74万平方米,下设智能制造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交通学院、商学院、数字财金学院、现代艺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数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教学部。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新工科、融合性、职业型”办学定位,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凸显工科特色、注重内涵建设”的职业技术大学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百强职校”“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山东省5A社会组织”等称号。校长吴梦军教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山东省政协系统首届“最美政协人”等称号。根据中国大学排行榜官网(CNUR)发布的2023年ABC中国职业本科大学排名,学校位列全国第13名,其中在全国民办职业本科大学中位列第3名。

专业建设:服务国家战略 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学校围绕制造强国和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战略,聚焦山东“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主动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新能源等支柱产业,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先后开设了29个本科专业、43个专科专业,打造了新基建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技术、新型建筑工业化等4大新工科专业群和数字财商服务新商科专业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65亿余元。现已建成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企校共建工科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先后获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思政示范课程等30余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省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2022年,立项省级教改项目8个,其中重点项目6项;2023年,立项省级教改项目6个,其中重点项目5项,重点项目数量连续两年居全省职业院校首位。

师资队伍:坚持一流导向 构建发展第一资源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梯度科学、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目前,学校专任教师达1300余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823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573人,具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或近五年累计不低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756人。多渠道多形式聘请高层次人才,先后培育及引进博士100余人。本科专业全部由省级教学名师担任专业带头人。先后建成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省级教育教学创新团队7支、省级教学团队5支,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30余人获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青年技能名师、首席技师等称号,成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产教融合:聚焦人才培养 打造技能服务高地

学校积极打造产教融合生态平台,对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标准,努力扩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性和互融度,与行业知名企业和头部企业开展合作,撬动企业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先后共建了鼎利通讯学院、华为ICT学院、甲骨文云学院、歌尔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开创智能金融学院、山东高速路桥产业学院、京东数字商务学院等产业学院,与中国重汽、海尔、海信等300余家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共同开发课程40余门、共同开发教材30余本、联合授课50余门,企业先后派遣400余名高级工程师来校兼职上课,课时数达上万学时,校企合作实现了由浅层次的“实习就业”到深度合作、协同育人转变。先后有四个项目入选省教育厅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名单。2023年,学校牵头成立了济南市数字电商与现代服务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赋能区域产业创新发展。

科学研究:厚植科研底色 激发科创卓越动能

学校加强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现已建成10余个省级平台或技术研发中心。依托4大新工科专业群,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建成新型建筑工业化、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服务、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时空物联云应用”等4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新技术研发中心,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80余项,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启动实施“大学生科研攻关专项计划”,划拨200万专项经费,设立100个学生科研项目,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五年来先后获国家、省市教学与科研立项30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在内的授权专利180余项、软件著作权100余项;横向科研到账经费近3年年均1000万元以上。根据《高职发展智库》公布的国家级科研项目统计排名情况,2023年全国共有38所高职院校获59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学校与其他高校并列全国第六名。

招生就业:深化能力本位 助力学子梦想起航

推行招生、培养与就业工作三位一体有效对接,主动调整招生计划和专业,近三年撤销专业11个,本科专业连续四年均一次性录满,录取分数逐年提高。实施就业质量提升工程,校长、书记带队开展访企拓岗,出台高质量就业奖励办法,设专项奖励经费,大力实施“订单培养”,开设了青岛海信、柳州五菱、甲骨文、百度等十几个订单班;联合50余家企业在校内设立企业奖学金,覆盖学生总数20%以上,资助金额近500万元;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96%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首批职业本科毕业生中有143名考取研究生,49名考取国家公务员,研究生考试国家线通过率达13.4%,增强了办学吸引力和社会美誉度。

党的建设:党建引领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校党委聚焦党建引领,重视党建和业务工作同频共振,系统推进职业本科建设,着力打造了“1+3+N”党建工作体系,“1”即聚焦“建设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一个目标;“3”即推进“思想铸魂育人、师德强基固本、党组织标准化”三大工程;“N”即以党建结对为抓手,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交通学院等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N个方面深度合作,提高办学质量。先后荣获“山东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3个;马院思政党支部获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学校办学事迹、育人成效、职业本科探索经验等先后被央视新闻、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联合日报》《山东教育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学校根植于齐鲁文化沃土,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奋力开创职业本科建设新局面,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贡献职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