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方(中国)总部 >江南官方(中国)总部 >大学点评 >

2025年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 大学点评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录取规则: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录取规则

x第四章 录取原则

第十一条 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招生的政策法规,遵循 “公平竞争、公证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十二条 学校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高校招生委员会划定的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按报考考生人数及在当地的招生计划数,确定我校在当地的调档比例。艺术类专业调档比例根据各省相关政策确定。
第十三条 学校录取的考生必须填报我校志愿。学校根据各省公布的投档模式,结合考生的专业志愿顺序实施专业录取。在专业录取人数已满,进档考生填报的所有志愿都无法录取的情况下,愿意调剂的考生在综合考虑其专业志愿、科目成绩、特长及体检等因素后,择优调配至录取未满专业。
第十四条 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录取时,往届生与应届生一视同仁;无男女生比例限制。
第十六条 英语专业限招英语语种考生,其他专业不限考生的应试外语语种,但学生进校后均须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
第十七条 考生的专业安排根据专业志愿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考生所填报专业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成绩在学校所有专业范围内进行调剂录取;若不服从专业调剂,作退档处理。
第十八条 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必须达到所在省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合格线。
第十九条 确定考生录取专业时,原则上按照总分排序,若出现分数相同的情况,理科参考外语、数学单科成绩;文科参考外语、语文单科成绩。
第二十条 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按照所在省份的录取原则进行录取,如所在省份是学校自定义,则按照文化分和专业分各占一定的比例录取,计算方式为:文化成绩*50%+专业成绩*50%,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产品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环境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工学电气类
动画(本科)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
纺织工程(本科)工学纺织类
网络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工学机械类
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电子商务(本科)管理学电子商务类
物流管理(本科)管理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市场营销(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
会计学(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具体时间因省份、录取批次而异,本科批通常在7月中下旬公布,考生可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规律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遵循分批次原则。全国各省份录取批次可分为提前批(含强基计划、专项计划等)、本科批(包含普通本科批、特殊类型招生)、专科批,时间跨度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

提前批录取结果:通常在高考成绩公布后10-15天陆续公布,包含军事类、艺术类、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

本科普通批:多数省份集中在7月15日-30日开放查询,重点大学录取结果多在中旬后段公布;

专科批录取结果:一般于8月1日-20日发布,部分省份可能延迟至8月底。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简介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

中国教育十大责任诚信独立学院

全国最佳独立学院

湖北省普通专升本主考单位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

湖北省高校“两访两创”活动先进集体

湖北省征兵工作突出贡献单位

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达标中心

武汉市平安高校建设优秀单位

武汉地区企事业单位平安建设优秀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是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武汉纺织大学和美联时代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一所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的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目前在校本、专科学生共15000余人,其中本科学生9500余人。学校坐落在武汉光谷腹地,风景秀丽的武汉汤逊湖畔,周边高校、高新企业林立,地铁公交便捷通畅。

学校按照生态、科技、人文校园的国际视野进行规划建设,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馆、艺术馆、体育馆、实习实训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和现代产业学院等。建成了集0A办公、教务管理、学生管理等应用系统于一体的校园网络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标准化学生公寓安装了电梯、冷暖双制空调、热水洗澡系统、宽带网络和通讯电话。

学校实施人才引育工程,打造“四有”好老师队伍,现有教师737余人,中高级职称达60%,硕士以上学历达69%。举办高校武汉纺织大学委派高水平教师承担教学管理工作,实现了师资共享、优势互补,为学校教学管理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公益性办学,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谋发展”的科学发展思路,突出办学特色,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校企深度合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目标,秉承“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校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致力于培养“品行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全方位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将学校建成为湖北一流、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坚持将学科专业建设放在事业发展的龙头地位,构建“商工艺”三足鼎立学科融合发展模式。现有现代商务学部、数字财会学部、机电工程学部、信息技术学部、数字传媒学部、艺术设计学部、外国语学部,设有26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近三年,学校荣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等省部级以上100多个教科研项目。

学校是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中国设计师协会、湖北省国际贸易学会等专业学会的理事单位,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中国教育十大责任诚信独立学院”、“全国最佳独立学院”、“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湖北省高校两访两创活动先进集体”、“湖北省征兵工作突出贡献单位”、“武汉市平安高校建设优秀单位”等多项荣誉。

学校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新时代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以大学生艺术节、科技文化节、成才感恩节、社团文化节、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身心素质。学校2个支部荣获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五建”促“五带”党建工作模式获得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学校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荣获团中央“三下乡”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荣誉。近三年,有2名辅导员获得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称号、1名辅导员获得湖北省思政工作先进个人称号。1名学生获得湖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

学校与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交流。学校与稳健医疗、京东、苏宁、中博教育、江都财税、中软国际、武汉软帝、厚溥企业集团等国内多家企业开展合作,校内建立了京东现代产业学院暨产教融合实训中心、教育部数字媒体艺术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建立了20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构建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学校奖学金、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集体、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寝室、学生助理、勤工俭学岗位为一体的“奖贷勤助减免补”资助体系。

办学20年来,学校已经向社会输送了3万余名毕业生。近五年来,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全国艺术与设计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英语竞赛、外研社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节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000余项。

毕业生考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悉尼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外重点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习深造,考研录取率逐年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用人单位满意率保持同类高校前列。杰出校友李建全创建的稳健医疗(黄冈)有限公司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被国务院联防联控(医疗物资保障组)称赞为当之无愧的抗击疫情“军工厂”,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以国家、省“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为目标,以立足湖北、服务长江经济带、辐射大湾区,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导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竞争力、人才培养创新力、文化软实力和省内影响力,致力于将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支撑湖北“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战略布局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