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方(中国)总部 >安徽高考 >安徽江南官方(中国)总部 >安徽大学点评 >

2025年安徽科技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 安徽 大学点评

安徽科技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安徽科技学院录取规则:

安徽科技学院录取规则

五、录取规则及要求
1、录取基本原则: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2、各类专业的体检要求严格遵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执行。
3、学校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年度招生计划由相关省(区、市)招生机构公布。根据本科投档批次,按我校本科招生计划数的100%比例向生源省份招生考试院(招办)申请调档。
4、实行平行志愿的招生省(区、市),按照“投档成绩优先,遵循志愿”原则录取。即先按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再按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依次录取,专业之间不设级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层次高的考生。如考生分数未达到所填报专业的录取分数,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调剂到未录满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或不符合录取体检要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5、对录取规则有特殊要求的省(区、市),按照相应省(区、市)有关招生录取政策执行。
6、对学业水平测试、选测科目、必测科目等有报考等级要求的,按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有关报考等级要求执行。
7、英语、翻译专业招收英语语种考生。本校非外语语言类专业大学外语教学只提供英语教学(不含中外合作办学招生专业)。

安徽科技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本科)工学农业工程类
食品营养与健康(本科)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智慧农业(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人工智能(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机器人工程(本科)工学自动化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质量管理工程(本科)管理学工业工程类
城乡规划(本科)工学建筑类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地理信息科学(本科)理学地理科学类
生物制药(本科)工学生物工程类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工学材料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工学电气类
风景园林(本科)工学建筑类
生物工程(本科)工学生物工程类
动物科学(本科)农学动物生产类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工学土木类
动物医学(本科)农学动物医学类
建筑学(本科)工学建筑类
土木工程(本科)工学土木类
药物制剂(本科)医学药学类
中药学(本科)医学中药学类
药学(本科)医学药学类
网络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工业设计(本科)工学机械类
车辆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工学机械类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工学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材料类
环境工程(本科)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农学(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应用化学(本科)理学化学类
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翻译(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财务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物流管理(本科)管理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市场营销(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法学(本科)法学法学类
金融工程(本科)经济学金融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
会计学(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安徽科技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安徽科技学院高考填报志愿后,录取结果通常在15天到一个月内可查询,具体时间因录取批次而异。

主要批次查询时间节点

1. 本科提前批

一般为填报志愿后15天左右公布结果(最早7月中旬可查),适用于军校、公安类院校、国家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

2. 本科普通批

填报后约25天(通常7月下旬)公布,包含重点本科院校及部分热门专业。

3. 高职专科批

专科批需等待30天左右(7月下旬至8月初),而高职专科批结果多在8月中旬公布。

安徽科技学院简介

安徽科技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起始于1950年的皖北高级农林学校,1965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历经安徽凤阳农业专科学校、安徽农学院凤阳分院、皖北农学院、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等变迁,2005年更名为安徽科技学院,2012年开始独立培养研究生,202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73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一代代安科人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学校事业长足发展。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2.1万人,累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13万余名优秀毕业生。

学校秉承“明德、致知、笃行、创新”的校训,弘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安科精神,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名校、依法治校”五大战略,形成了以农科为特色、农工管为主体,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性学科专业体系,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先后获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项目实施高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优秀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首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

学校占地面积2000余亩,现有凤阳校区和蚌埠龙湖校区,凤阳校区位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明朝中都古城,校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环境幽美;龙湖校区位于蚌埠大学城,毗邻蚌埠大学科技园、高铁车站、龙子湖风景区。现有安徽省凤阳县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35个科研平台。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5个,省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个,省级双创实践教学中心1个。馆藏纸质图书170余万册,电子图书134万余册。

学校现有14个二级学院,50个本科招生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特色专业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获批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在8个专业领域招收研究生。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11项。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承担国家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项。拥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高峰培育学科3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一流(品牌)专业3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6个、特色专业11个。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紧缺人才纳入提前批次招生,开展地方专项和安徽省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招生工作。

学校现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4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近400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1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0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5个,省级教学名师30人,省级教坛新秀48人。

学校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60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90余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100余篇,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选育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44个,制定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32项。授权专利18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500余件,连续五年稳居省内高校前十强。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开展校企、校地产学研合作项目1600余项。学校大力实施“国(境)外合作办学工程”,精心组织优秀大学生留学游学计划,开展农业专业硕士学位留学生教育,先后与美国、韩国、英国、俄罗斯和台湾地区等26所高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敬业奉献、修德育人、治学严谨、精益求精”的良好教风和“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的优良学风。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省级以上奖励1353项,其中国家级212项。学生考研率一直保持较高比例,部分专业考取率达60%,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迈向新的历史征程,新一代安科人坚持以**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学校早日建成现代化全国一流应用型大学。